回答1:
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害虫,要达到杀虫效果,除了选准对口药剂、适期用药外,还应特别注意用药时间和部位。防治害虫时,最好是在3龄以前的幼龄时期施药,这时防效最好,这是因为在低龄时害虫体壁相对较薄、体小、食量小、危害轻、活动范围小、抗药力弱,而高龄幼虫体内脂肪量增多,对有机磷农药有分解作用,脂肪含量越高,所显示的抗药性越强。由此可见,掌握害虫幼龄期及时施药,是提高防效的关键因素。
1、要根据气候特点和害虫的昼夜活动规律,选择在有利的时间施药。
施用农药时间以上午9~10时和下午4时以后为宜。
2、要根据害虫的危害部位,选用不同的药剂和采取不同的施药方法,送药到位。
如对危害根部的害虫,就将药剂灌施于根部或施于播种沟内;对在叶背面取食的害虫就将药液喷在叶片的反面。
对棉蚜、红蜘蛛、稻飞虱、稻叶蝉等隐蔽性害虫,根据其刺吸式口器取食方式,可选用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吸收后植株传到的其他部位,达到送药到位的目的。
只有因虫施药,送药到位,才能击中要害,实现药到虫除的功效,使药剂发挥出的作用,获得理想的杀虫效果。
还有不同用水量对杀虫剂的效果影响较大,特别是高温干旱季节应加大用水量。提高施药技术,如对症用药、适时喷药、选择高效机具、喷药到位等,尽可能提高杀灭效果。